事件經過
1939年11月9日,日本神奈川縣某腦科醫院收留了一名神智不清的男子。這名男子發病初起時只是原因不明地面部浮腫,3天后浮腫蔓延至腳部,第8天開始現力減退,自言自語,不斷哭泣,后發展為神志不清,人們都認為他“瘋了”。
這名男子被送進醫院后,終于在極度痛苦中,因心力衰竭死亡。無獨有偶,此后,與死者同村居住的人中又接二連三地出現了15名同樣癥狀的人。這不得不引起了醫學研究人員的注意。經過神奈川縣衛生研究所的調查和尸體解剖,斷定這些人都死于重金屬中毒。
事發后,日本有關部門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發現死者生前都飲用了某商店周圍3口水井的水。其中飲用1號水井的8個人全部發病。在對水井進行調查時,令人震驚的是,竟然在距1號井5米內的地方挖出了380節已腐爛的廢電池!
追根溯源,最后弄清這380節廢電池是該商店在賣出新電池后,把顧客丟下的廢電池集中埋在了后院,致使周圍井水污染,從而導致了這場悲劇。
擴展資料
電池產品可分一次干電池(普通干電池)、二次干電池(可充電電池,主要用于移動電話、計算機)、鉛酸蓄電池(主要用于汽車)三大類。用量最大、群眾最關心,報道最多的是普通干電池。下面所說的電池均指普通干電池。
電池主要含鎘等重金屬元素,此外還含有微量的汞,汞是有毒的物質。有報道籠統地說,電池含有汞、鎘、鉛、砷等物質,這是不準確的。事實上,群眾日常使用的普通干電池生產過程中不需添加鎘、鉛、砷等物質。
資料顯示,3000噸可以回收雜鋅錠141噸、冶金二氧化錳300噸、鐵皮260噸、電解鋅181噸、電解二氧化錳340噸、鐵皮500噸,價值相當于國家開發兩個中型礦山的費用,更何況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本廢電池污染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廢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