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經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線。此線是干旱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自然分界線、草原與荒漠、荒漠草原的自然分界線。也是中國沙漠區與非沙漠區的分界線。
其他河流界線:
1、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2、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3、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4、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5、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擴展資料:
中國內流區的分布:我國外流區中有三處內流區,一是鄂爾多斯地區,還有兩處就是黑龍江的烏裕爾河內流區和白城內流區。
我國的內流流域多分布在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干旱氣候區,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另一方面則受到巖石圈結構的控制。
內流區氣侯干燥,蒸發強烈;河道稀少,水量貧乏。河流多中途消失或注入內陸湖泊。如我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地理界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