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伯,書面語讀bó bo,口語讀bǎi·bai。
1.字讀"bo"時,有三個主要義項:一是伯父,指父親的哥哥,或用來稱呼跟父親輩分相同而年紀較大的男子;二是在兄弟排行的次序(伯、仲、叔、季)里代表老大;三是在封建社會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里代表第三等,即伯爵。
2."伯"字讀"bai"時,只用于"大伯子"一詞。"大伯子"指的是丈夫的哥哥,即威海地區方言里所說的"duobei"或"duobei哥"。
3."伯伯"是"伯父"一詞的口語形式,正確的讀音是"bobo",前一個字讀陽平調,后一個字讀輕聲。
一般用法:
1.有血緣關系:
一般只是叫父親的哥哥, 伯伯是一個親屬稱謂 ,指父親的哥哥,也叫伯父或阿伯,或簡稱伯。古稱從父。不過,"伯(bǎi)[3]?"也可以指大伯子,即丈夫的哥哥。伯父妻子稱"伯姆"或"伯娘"或"伯母"。
2.無血緣關系
"伯父"、"伯伯"、"阿伯"也可以稱比自己父親年紀大的男性長輩,或對朋友父親的尊稱,如"世伯"。"伯伯"、"阿伯"亦是對一般中老年男性的稱呼。其實現在也沒有那么嚴格,不是說比自己父親大的就必須叫伯伯;比自己父親大一兩歲、三四歲的人,叫他"叔叔",也是能接受的;而且叔叔聽起來年輕,稱伯伯顯得老。我們如今在外面稱呼年紀大的人為叔叔,叔叔已經成了一種敬稱,而不再仔細考究他與自己的父親誰大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