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核糖體合成的酶。溶酶體是分解蛋白質、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細胞器。溶酶體具單層膜,形狀多種多樣,是0.025~0.8微米的泡狀結構;
內含許多水解酶,溶酶體在細胞中的功能,是分解從外界進入到細胞內的物質,也可消化細胞自身的局部細胞質或細胞器,當細胞衰老時,其溶酶體破裂,釋放出水解酶,消化整個細胞而使其死亡。?
溶酶體一般為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為單層膜包被的囊狀結構,大小(在電鏡下顯示多為球形,但存在橄球形)直徑約0.025~0.8微米;內含多種水解酶,專為分解各種外源和內源的大分子物質。1955年由比利時學者Cristian de Duve(1917-2013)等人在鼠肝細胞中發現。
擴展資料:
初級溶酶體是在高爾基體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過程:內質網上核糖體合成溶酶體蛋白→進入內質網腔進行N-連接的糖基化修飾,溶酶體酶蛋白先帶上3個葡萄糖、9個甘露糖和2個N-乙酰葡萄糖胺;
后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進入高爾基體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轉移酶識別溶酶體水解酶的信號斑→將N-乙酰葡糖胺磷酸轉移在1~2個甘露糖殘基上→在中間膜囊由N-乙酰葡萄糖苷酶切去N-乙酰葡糖胺形成M6P配體→與trans膜囊上的受體結合→選擇性地包裝成初級溶酶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溶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