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房是底于普通房價,且高于建安價的房屋價格,通常是通過買房人排隊獲取號碼,并獲得指定房源以低價買房的方式。
指標房憑借顯著的價格和地段優勢,成為一些購房者眼中的餡餅,對購房者具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因而也受到了市場的關注。特別是當下二手房價走勢尚不明朗,市場觀望氛圍濃厚。
擴展資料
即便遇到的是真正的賣家,購房者也未必能順利拿到指標房的鑰匙,黎女士的經歷便是很好的例證。今年年初,黎女士花了3萬多元購買了鳳嶺某單位宿舍的一個指標,并與賣家簽訂了合同。讓黎女士意想不到的是,房子的建設規劃變了幾次包括樓層、戶型都與原先計劃購買的大不相同。
“指標房比商品房隨意得多,在樓層、戶型等方面存在變數也不意外,這意味著購房者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前述業內人士周先生介紹,同時更大的風險還在后頭:指標房一般不接受“外來戶”,辦理房產證通常是以原職工名義進行。
這意味著日后過戶會產生個稅和營業稅,而且在遷入戶口、讓子女上學等環節容易產生糾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指標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