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個ireader,
然后ireader里搜索下就能看txt的本地文檔。
用戶通過文件系統所提供的系統調用實施對文件的操作。 最基本的文件操作有: 創建文件、刪除文件、讀文件、寫文件、截斷文件和設置文件的讀/寫位置。但對于一個實際的 OS,為了方便用戶使用文件而提供了更多的對文件的操作,如打開和關閉一個文件及改變文件名等操作。
(1) 創建文件。在創建一個新文件時,系統首先要為新文件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間,并在文件系統的目錄中,為之建立一個目錄項。目錄項中應記錄新文件的文件名及其在外存的地址等屬性。
(2) 刪除文件。當已不再需要某文件時,可將它從文件系統中刪除。在刪除時,系統應先從目錄中找到要刪除文件的目錄項,使之成為空項,然后回收該文件所占用的存儲空間。
(3) 讀文件。在讀一個文件時,須在相應系統調用中給出文件名和應讀入的內存目標地址。此時,系統同樣要查找目錄,找到指定的目錄項,從中得到被讀文件在外存中的位置。在目錄項中,還有一個指針用于對文件的讀/寫。
(4) 寫文件。在寫一個文件時,須在相應系統調用中給出該文件名及該文件在內存中的(源)地址。為此,也同樣須先查找目錄,找到指定文件的目錄項,再利用目錄中的寫指針進行寫操作。
(5) 截斷文件。如果一個文件的內容已經陳舊而需要全部更新時,一種方法是將此文件刪除,再重新創建一個新文件。但如果文件名及其屬性均無改變時,則可采取另一種所謂的截斷文件的方法,此即將原有文件的長度設置為 0,或者說是放棄原有的文件內容。
(6) 設置文件的讀/寫位置。前述的文件讀/寫操作都只提供了對文件順序存取的手段,即每次都是從文件的始端讀或寫。設置文件讀/寫位置的操作,用于設置文件讀/寫指針的位置,以便每次讀/寫文件時,不是從其始端而是從所設置的位置開始操作。也正因如此,才能改順序存取為隨機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