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一天出生超過10人,身份證的第17位是代表性別的,又如果是同一性別,第18位是校驗碼,又如果校驗碼數字是10,最后一位就采用X代替。
我們的身份證號碼一共有18位數字,這不是隨機排列的,每一位數字可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比如,前兩位數字表示的是所在省份的代碼;而第3、4位數字則表示的是所在城市的代碼;第5、6位數字是你所在區縣的代碼;第7至14位數字最被大家熟知,表示的是出生年月日;
比較特別的是第15位到18位數字。第15、16位數字表示的是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碼;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比如如果是奇數,那就表示男性,偶數則表示是女性;
最后一位數字則是校驗碼,普遍采用計算機自動生成(0-9)。但如果校驗碼尾號是10,那么就得用“X”來代替,這樣才能保證身份是號碼在18位數字內。
擴展資料
199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建立了公民身份號碼制度,把原本在申領居民身份證時才確立的15位居民身份證號碼,替換為出生時編排的終身不變的唯一的18位代碼,即公民身份號碼。公民身份號碼的不僅應用在居民身份證上,也運用于其他領域。
中國第二代身份證有壯文、維文、彝文、藏文、蒙文、朝鮮文六種民族文字與漢文字并列的雙文版身份證。自2018年4月1日起,停征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工本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居民身份證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冷知識:用了一輩子身份證,卻不知道“X”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