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由于富含蛋白質,油脂,成為人們攝取蛋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人們日常吃的,豆腐、豆漿、豆芽、豆油等,美容用的豆粕,面膜等,都是由大豆加工而成的。
2019年年初,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2019年我國將擴大東北、黃淮海和西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力爭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
大豆是一種地域性非常強的作物,一個地方的大豆拿到另外一個地方種,產量品質都會大打折扣。要想改變大豆依賴進口的局面,就要高產優質的品種和新型種植方法。
《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提出,要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到2020年,全國大豆平均畝產力爭達到135公斤,縮小與世界大豆主產國的單產差距。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力爭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
擴展資料:
大豆中國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種植史,全中國普遍種植,在東北、華北、陜、川及長江下游地區均有出產,以長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較多,以東北大豆質量最優。于1804年引入美國;20世紀中葉,在美國南部及中西部成為重要作物。
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傳播出去的。由于它的營養價值很高,被稱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綠色的牛乳”等,是數百種天然食物中最受營養學家推崇的食物。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中國大豆,底氣在哪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