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 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
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銀行編制以及公益性崗位。
編制人員是經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之后錄用后的人員稱為編制人員。
拓展資料:
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在編和非在編人員(在編人員指取得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人員,
非在編人員就是無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的人員。
如: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象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這些工作人員通常稱為臨時工。)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區別:行政編制也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
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你幾年以后當了科長,就是科級。再幾年以后當了局長,就是局級。
也就是說,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按公務員法只“走”行政級別的。
事業編制,情況復雜,其中包括一些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參公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比照行政機關(公務員)待遇執行,也就是按照職級核定工資。
其它的事業編制是按崗定薪,分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其中管理崗叫職員,是一到十級,依次對應著正部級至辦事員這樣的行政級別。
專業技術崗是根據行業的要求進行職稱評定,比如醫生和教師。
工勤崗就是工人。事業編制的人員一般走上副科(八級職員)領導崗位后也可以交流到行政機關當公務員,也可以參加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當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