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屬于,嘉興是地級市。
嘉興,別稱“禾城”,浙江省地級市,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
嘉興處江河湖海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作為滬杭、蘇杭交通干線中樞,交通便利。陸地面積為4275.05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采用海鹽澉浦—余姚西三閘連線) 。
嘉興建制始于秦,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自古為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鄉風情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名人輩出,涌現出茅盾、金庸、徐志摩、陳省身、王國維、豐子愷、張樂平等名家大師。
嘉興自然風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馳譽江南,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擁有南湖、烏鎮、西塘三個5A級景區,以及鹽官(錢江潮)、南北湖、綺園、月河歷史街區、梅花洲、九龍山、東湖、莫氏莊園、茅盾故居、徐志摩故居等著名景點,構成江南水鄉特色。
擴展資料:
嘉興中山路的變遷
嘉興的中山路始建于1983年,是這座城市東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嘉興最老的CBD就在這條路上,曾被稱為“浙北第一路”,這里承載著嘉興人很多難忘的記憶。
以前,中山路原本是一條寬8米、長不足1000米、兩側以住宅街區為主的小路。1983年起,中山路全面改造拓寬,改造后長3.14公里,寬40米。
1987年,承擔著城市東西向主干道功能的中山路上,江南大廈、電力大樓、郵政大樓、紡織大樓、食品大樓、民豐大廈、絲綢大廈、文華園等如雨后春筍般地相繼在路兩側拔地而起。曾被譽為“浙北第一路”。
2014年,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繼2004年大修后,2014年中山路又迎來一次全面的“整容手術”。
2015年,經過半年時間的全面整修改造,中山路重現大氣風姿。
2018年,嘉興計劃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重點開展“一環四路”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明確中山路作為樣板先行先試,著力開展道路交通、建筑立面、城市家具、綠化亮化等改造提升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