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l/L氫氧化鈉溶液的配置方法:
以配置1L的溶液為例:
一.計算
由n=cv=1mol/L*1L=1mol ? m=nM=1mol*40g/mol=40g 得所需氫氧化鈉質量為40g。
二.稱量?
用天平稱量40g氫氧化鈉粉末。由于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易潮解,最好在燒杯中稱量。
三.溶解
將稱量的粉末倒入燒杯中,用少量蒸餾水溶解。冷卻到室溫。
四.移液
用玻璃棒引流,將冷卻后的溶液轉移到1L的容量瓶中。用蒸餾水洗滌玻璃棒及燒杯,將洗滌后的蒸餾水加入容量瓶。繼續加入蒸餾水,直到達到刻度線。
五.搖勻
六.倒入細口瓶,貼標簽。注明1mol/L NaOH。
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為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堿,一般為片狀或塊狀形態,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熱)并形成堿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氣中的水蒸氣(潮解)和二氧化碳(變質),可加入鹽酸檢驗是否變質。
NaOH是化學實驗室其中一種必備的化學品,亦為常見的化工品之一。純品是無色透明的晶體。密度2.130g/cm3。熔點318.4℃。沸點1390℃。工業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鈉和碳酸鈉,是白色不透明的晶體。有塊狀,片狀,粒狀和棒狀等。式量39.997。
氫氧化鈉在水處理中可作為堿性清洗劑,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醇、乙醚。與氯、溴、碘等鹵素發生歧化反應。與酸類起中和作用而生成鹽和水。
【常見誤區】
誤區1:鐵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事實:無水條件下氫氧化鈉在高溫下可以與鐵粉反應并生成金屬鈉(或鉀)。
(蓋·呂薩克等)把鐵屑分別同苛性鉀(KOH)和苛性鈉(NaOH)混合起來,放在一個密封的彎曲玻璃管內加熱。結果,在高溫下熔化的苛性堿與紅熱的鐵屑起化學反應,生成了金屬鉀和鈉。這種方法既簡單又經濟,而且可以制出大量的鉀和鈉。
故實驗室熔融氫氧化鈉時應使用鎳制容器而不可以使用鐵制容器。
誤區2:氫氧化鈉是強堿,但它并沒有殺菌的作用
事實:氫氧化鈉可以用于特定場所的消毒,并且它還是國家推薦的破壞朊病毒的消毒劑。
注: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險組織(大腦、硬腦膜、垂體、眼、脊髓等組織)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險性物品,可選以下方法之一進行消毒滅菌,且滅菌的嚴格程度逐步遞增:
(a)將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氫氧化鈉溶液內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的方法進行清洗、消毒與滅菌,壓力蒸汽滅菌應采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b)將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機(宜選用具有殺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劑)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見污染物,然后浸泡于1mol∕L氫氧化鈉溶液內作用60min,并置于壓力蒸汽滅菌121℃,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滅菌?[22]??
誤區3:鈉與氫氧化鈉不反應
事實:氫氧化鈉與金屬鈉可以反應,是制備氧化鈉的一個方法。
具體如下:
用氫氧化鈉和金屬鈉的混合物加熱以制備氧化鈉。
金屬鈉應稍過量,目的是除去氫氧化鈉所含的少量水分。
將粒狀NaOH和小塊金屬鈉混合,放入鎳坩堝。鎳坩堝放置于封好底部的硬質玻璃管中,管上部與真空泵和長管壓力計聯接。混合物在300~320℃開始反應,生成的氫氣被真空泵抽出。真空度保持在399.96~533.288Pa(30~40mmHg柱),殘留的鈉被減壓蒸出。生成物為白色粉末,其中Na2O只含96%,另有2% NaOH,2% Na2CO3雜質。
誤區4:氫氧化鈉溶于沸水使水沸騰
事實:氫氧化鈉溶于水會釋放熱量,但并不是使水沸騰的原因。
具體如下:
取三支試管,分別向試管內倒入5mL蒸餾水,先在酒精燈外焰上進行預熱,再集中加熱,直至試管內的水騰;移開試管,向剛沸騰過的 熱 水中分別加入少許氯化鈉、硝酸銨、碎瓷片,均觀察到試管內的水重新沸騰起來。
眾所周之,碎瓷片不溶于水;氯化鈉溶于水時,溶液溫度不會有明顯變化,固體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溶液溫度應該降低,但把這三種物質分別加入剛沸騰過的水中時,都觀察到水重新沸騰了起來。顯然,“水的重新沸騰是由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熱量所致”的說法有所欠缺。
給蒸餾水加熱時,由于液體里缺乏形成氣泡的核心,容易導致形成過熱液體,過熱液體是亞穩定狀態。當向過熱液體中加人固體時,會侵入氣泡,提供了氣化中心,所以會看見水重新沸騰起來。
參考資料:氫氧化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