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代身份證不是日本制造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和制作,公安機關確保公民相關信息的絕對安全。
為確保證件質量,經公開招標,選用包括富士施樂、惠普在內的打印設備,用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表面照片和文字信息的打印,但所有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均由公安機關制證中心(所)印制,制證過程是在安全可控環境下進行的,不存在身份證由外國企業印制的問題。
同時,公安機關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確保公民相關信息資料的安全,不會在制證過程中泄露公民身份信息。
擴展資料
2004年開始換發的我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采用清華大學研制的專用芯片和模塊。
該芯片和模塊由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和清華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將芯片進行封裝后制成模塊,模塊還沒有成人的小指甲蓋大。采用這種專用芯片和模塊的第二代身份證克服了第一代身份證的不能機讀、防偽造和防變造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點。
第二代身份證內有芯片,可以與閱讀身份證的機具進行相互認證,通過機讀信息進行安全性確認,并實現現代化人口信息管理。這種芯片可以儲存居民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表面印有的公開信息和用于管理、數字防偽技術的有關信息。由于采用了數字防偽措施,滿足了證件防偽需要,有專家稱,今后身份證偽造現象有望杜絕。
為保證第二代身份證專用芯片和模塊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清華大學企業集團和清華同方于2001年合資成立了清華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與清華微電子所一起進行該芯片和模塊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
經過雙方組成的50多人團隊兩年的努力工作,克服了一系列的技術困難,解決了在設計、制造、測試、封裝、安全、可靠性等一系列問題,完成了芯片和模塊的研制和產業化準備。
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包括9項內容,正面設計有簽發機關和證件有效期限兩項,背面設計有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尺寸設計為長85.6毫米、寬54毫米。證件具備視讀和機讀兩種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 - 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完全由中國自主研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 - 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用上清華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