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不同
超市”的全稱是“超級市場”。所出售的產品多數是生活用品,鍋碗瓢盆,油鹽醬醋,日雜五金。現在的超市也有衣服鞋帽出售,但這部分占比不大,通長是一些家用且比較廉價的衣物。
商店多以穿著類為主(衣服,鞋帽),還有床上用品,化妝品,金銀首飾,家電專區多類。其展臺規模大,商品檔次以中高檔為主。
2、出現時間不同
1916年9月9日,第一家自助服務商店Piggly Wiggly 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開業。它的經營者克拉倫斯.桑德斯,在1917年將這種由消費者自行在貨架上挑選商品最后結賬的零售店經營模式申請了專利,這就是超級市場的雛形。
商店源于1963年法國的一家超大型類似超級市場的大賣場,后來日本把這種購物經營業態叫做量販,日語中“量販”的意思是指“大量批發的超市”,由此引申的量販式經營,指的就是透明、自助和平價的消費方式。
3、特點不同
商店:買得少就是零售價,買得越多價格就越優惠。量販店兼具大型零售商場和專業批發市場的優點,而又摒棄了二者的不足之處。
超市:省事,因為超市都是明碼標價,不需要跟老板講價,也不會存在欺負弱小而亂喊假的情況。
4、所經營商品定位不同
商店主要經營耐用品,商品檔次以中高檔為主。超市主要經營快速消費品,生活必需品,商品檔次以中低檔為主。
5、盈利模式不同
商店向管理要效益,即主要通過租賃場地獲取利潤;而超市則是向采購要效益,通過擴大銷售量來獲取利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商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