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方法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通過提高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力量與柔韌性,增強自行車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二是通過提高力量、柔韌性和耐力,降低自行車運動員的疲勞程度。
這種訓練方法每周至少兩次,每次大約45~60分鐘,并且通過幾個階段來完成。
第一階段是基礎階段,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力量和機能,要經過4~6周不間斷的訓練;第二階段的訓練時間也是4~6周,這一階段主要強調力量的訓練;第三階段使運動員逐步減少陸上訓練,增加車上訓練,主要側重于肌肉耐力的訓練;第四階段主要是保持前期訓練效果。
必須注意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全面提高競技水平,因此在負重訓練中必須運用安全的技術。如果運動員受傷,訓練時間就會減少,這樣必然會降低運動員的競技耐力。因此,負重的重量要緩慢地增加,接著要認真進行伸展練習,以提高肌肉的柔韌性。
進行負重訓練前,必須徹底熱身。熱身需至少持續5~10分鐘,直至出汗。負重訓練后的整理運動也應進行類似的練習,接著做5~10分鐘的伸展練習。伸展練習中應當進行深呼吸,每個伸展動作持續20~30秒鐘。
第一階段
這個階段包括兩組15~20次的腿部動作,以及兩組12~15次上身動作。每組動作應當練至“肌肉短期無力”的狀態。重量的確定應當由達到肌肉短期無力狀態時,重復動作的次數來決定。
如果運動員重復動作超過20次,就應當增加重量,反之如果重復的次數很低(12次以下),則應當降低重量。這種訓練應當采用周期訓練的方式,每組練習或不同的練習中間,應停頓較短的時間(60秒鐘)。如果可能,可按下列順序進行練習:
自由負重 臥推
器械練習 斜推
下蹲 肩推
壓腿 直體窄握提拉
硬舉 前臂彎舉
負重舉蹬起 側舉(啞鈴)
負重提踵練習 上舉
小腿屈伸 胸前彎舉
劃船練習 胸前拉力器練習
負重提踵練習 上舉
直臂側下壓 蹬舉杠鈴
拉力器練習
最后訓練的肌肉部位是腹肌。自行車運動員的腹肌力量一般很弱,因此提高腹肌的力量顯得非常重要。自行車運動員在長時間騎行后經常抱怨背痛,這種不適主要是由于腹肌力量弱造成的。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訓練應當增加練習的組數,而減少動作重復的次數(增加負重的重量),這些變化可通過提高阻力來發展肌肉的力量。應當注意這些變化可能會造成關節緊張。必須記住力量訓練的遠期目標是提高運動員的騎行實力。
如果肌肉過于緊張,就不要繼續騎行,否則就會喪失一定的訓練效果。如果感覺膝關節、髖關節及背部由于增加練習組數和增加負重量而感到不適,就應當返回到第一階段的訓練。在這個階段的訓練中,還應當包括如下練習:前后分腿、直體硬舉、后蹲或前蹲、負重蹬臺階。
第三階段
經過4~6周第二階段增加組數與負重量的練習后,就應當開始訓練肌肉耐力了。動作次數應當大幅度增加,同時要減少每組訓練之間的休息時間(30秒鐘)。這一階段的負重量應當隨著動作次數的增加而減少,組數也應減至2~3組,并運用前兩個階段運動員喜愛的練習項目。這個階段的訓練應當延續至運動員賽季的開始。在這一階段或其它階段的力量訓練也應堅持練習到使肌肉短期無力的狀態。
再介紹一個訓練方法,它主要是通過訓練比賽過程中所需要的突然“跳躍”能力,以促進神經纖維的感受性,并促使肌肉快速收縮。這種練習比較簡單,但必須具有高頻度和突然性。
基本方法是從一個箱子上跳下,在接觸地面的一剎那再猛然盡可能高地跳起。這一訓練的關鍵就是盡可能不使腳“粘”到地面,即腳剛一接觸地面,即猛然躍起。這一練習可以通過從箱子上跳下再跳上,反復練習30秒鐘,休息30秒鐘,再接著練習的方式進行。
促進神經感受性的另一個練習被稱作“騰跳”,運動員可在柔軟的地面上突然大步跳躍30秒,短時休息,再跳躍。如果覺得在平地很容易跳躍,則可向山上跳躍。騰跳練習應當采用與前一種練習相似的方法,盡可能少地使腳接觸地面。和任何其它突然性的動作一樣,這兩種練習同樣會造成關節緊張。
因此,在進行這兩種練習時應當循序漸進,在起始階段不要突然加大訓練量,穿質量好的鞋并在柔軟的地面上練習,以盡量減少對關節的影響。這兩種訓練可每周一次,可以和力量訓練交替進行。
第四階段
力量訓練的最后階段是保持階段。動作重復次數應恢復到12~15次,進行兩組練習,每周訓練1~2次,中間要進行一次跳躍練習。注意每次練習的頻度仍然很高,但沒必要過度緊張。
最后,力量訓練在自行車運動員的訓練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在運動員騎行中身體感覺疲勞時保持競技狀態的關鍵。力量訓練還可提高有氧代謝能力,并提高在比賽中的騎行速度。
擴展資料:
公路自行車的騎行速度要比普通自行車快很多。普通的愛好者稍加訓練以后,一般都可以達到一小時騎35千米平路的水平。而一個優秀的公路自行車運動員在路況良好的平地路段上長距離騎行時的平均時度可以保持在四十至五十千米每小時。
特點:
1. 輪胎比普通自行車的輪胎窄,并且胎壓可以達到100-200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以上,所以在行駛過程中的滾動阻力和山地車相比小不少。
2. 飛輪與牙盤的齒比(即齒數比值)很大,一般的公路自行車齒比可達到53:11甚至更高。
3. 公路自行車廣泛采用了新型材料,比如鈦合金,碳纖維,高級鋁合金材料等等,所以公路自行車的重量很輕,可以達到5kg以下,但國際自聯規定的參賽車不得低于6.8kg。
4. 普遍采用了很硬的材料,易于運動員發力。這一點和山地車是很不相同的。因為公路自行車都是在路況比較好的公路上面騎行,所以不需要象后者那樣,過于考慮吸收震動的問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自行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