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別:
(1)機構:
產品認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自己的產品認證機構,使用不同的認證標志,來標明認證產品對相關標準的符合程度。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資格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依據正式發布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施評定,評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機構頒發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2)國際合作:
不同國家的標準不同,本國的產品認證在別的國家不被承認。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正好提供了這樣的信任,有利于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3)認證支出:
企業只有產品認再申請UL、CE等產品品質認證,還需要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重復認證的開支。企業在獲得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之后,還可以免除認證機構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重復認證的開支。
2、聯系:
(1)產品認證制度和質量體系認證制度都是由第三方機構從事的活動,都對申請企業的質量體系進行檢查評審。
(2)產品認證中的質量體系檢查要求取決于各認證機構的規定。
(3)ISO 9000族標準是產品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共同遵守的。
(4)產品認證中的質量體系檢查評定來決定質量認證的發展趨勢。
擴展資料:
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優點: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負責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都是經過國家認可機構認可的權威機構,對企業的品質體系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
企業內部來說,可按照經過嚴格審核的國際標準化的品質體系進行品質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于企業外部來說,當顧客得知供方按照國際標準實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并且有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核和定期監督,就可以確信該企業是能夠穩定地提供合格產品或服務。
(2)獲得了國際貿易綠卡——“通行證”,消除了國際貿易壁壘:
許多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設置了種種貿易壁壘,包括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
其中非關稅壁壘主要是技術壁壘,技術壁壘中,又主要是產品品質認證和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壁壘。
特別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內,各成員國之間相互排除了關稅壁壘,只能設置技術壁壘,所以,獲得認證是消除貿易壁壘的主要途徑。
我國“入世”以后,失去了區分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嚴格界限,所有貿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術壁壘,應該引起企業界的高度重視,及早防范。
(3)節省了第二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
在現代貿易實踐中,第二方審核早就成為慣例,又逐漸發現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個組織通常要為許多顧客供貨,第二方審核無疑會給組織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顧客也需支付相當的費用,同時還要考慮派出或雇傭人員的經驗和水平問題,否則,花了費用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唯有ISO9000認證可以排除這樣的弊端。
因為作為第一方申請了第三方的ISO9000認證并獲得了認證證書以后,眾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對第一方進行審核,這樣,不管是對第一方還是對第二方都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或費用。
還有,如果企業在獲得了ISO9000認證之后,再申請UL、CE等產品品質認證,還可以免除認證機構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重復認證的開支。
(4)在產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國際貿易競爭的手段主要是價格競爭和品質競爭。
由于低價銷售的方法不僅使利潤銳減,如果構成傾銷,還會受到貿易制裁,所以,價格競爭的手段越來越不可取。
20世紀70年代以來,品質競爭已成為國際貿易競爭的主要手段,不少國家把提高進口商品的品質要求作為限入獎出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措施。
(5)有利于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按照國際間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慣例,合作雙方必須在產品(包括服務)品質方面有共同的語言、統一的認識和共守的規范,方能進行合作與交流。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正好提供了這樣的信任,有利于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6)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穩定經營運作,減少因員工辭工造成的技術或質量波動。
(7)提高企業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產品認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質量管理體系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