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裁員時,編制工是最后動的,一般都先把合同工全裁光了才考慮編制工。
2、福利好。很多時候,可分配的利益是有限的,如果全部一視同仁,人太多,費用巨大,而且每個人可能感覺都很少,這種情況,不如就在編制內分配就好了,這樣人少,分的人都會感覺還是蠻實惠的。
3、隱形福利好。很多單位的福利,也就照顧編制工。明顯的如分房子,評分調級過職稱。隱藏的如逢年過節紅包金額雙倍,部分工資以現金形式發放不扣稅等等。
4、人心感覺。辦公室內無小事,其實編制本身就是一個小圈子,你不是編制內員工,你永遠屬于被邊緣化的那個。你自己想想,有高的位置,怎么不考慮編制內的,而去考慮編制外的人呢?讓編制外的人領導編制內的人,然后看到編制內的人的相關福利比編制外的好,這不是破環公平么,這不是破壞公司內部和諧么,所以,干脆不用編制外的人做高職位好了,你不是編制內的,你升職的空間就肯定受限制。
5、退休福利待遇。如退休金的發放等等,都有關系。有的單位甚至連社保和公積金的金額都有區別。
擴展資料:
企業編制通常在事業單位中,有兩種情況,一是該單位除了有事業人員的編制外,還有的人員按企業用工對待,不占事業編制,他們屬于工勤人員(也有事業編制的工勤人員)。二是單位除了事業編制外,另辦有企業性質的單位,隸屬于這個事業單位,該企業性質單位的人員當然身份是企業員工。
從待遇上看,理論上說,兩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資標準/福利標準都執行不同的規定。這點在退休后的待遇就會更明顯。而在實際上,很多單位因為工作需要,特別是混合使用不同編制人員的單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樣,以利于調動員工積極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企業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