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太心軟了就不要管理軍隊,太感情用事就不要去拿主意。太仗義了就不要管理財務,太慈善了就不要當官。
翻譯:太仁義就不要去做生意,太義氣就不要去管理金錢。太心軟了就不要管理軍隊,太感情用事就不要去拿主意。太仗義了就不要管理財務,太慈善了就不要當官。
慈不掌兵 “慈不掌兵”是流傳甚廣的統兵古訓,用孫子的話說,就是:“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戰場上的對決都是真刀真槍的實打,如果掌兵的將領過于仁慈,當嚴不嚴,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就不適合帶兵打仗,過于仁慈,是一個將領的致命弱點,這樣帶出來的部隊,紀律松散,人心不齊,打戰的話搞不好會全軍復沒。?
若團隊想要發展,領隊人必須懂得恩威并濟,賞罰分明,才能帶著隊伍走得長遠。情不立事,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企業也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如果一個人太過感情用事,也就毫無原則可言了。
擴展資料: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系,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增廣賢文》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
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許多關于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
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斗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