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1991 年5 月,廣東、海南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這一改革。
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全國各地先后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
1993 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 年的“票證經濟”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
擴展資料:
收藏價值
糧票自身是沒有價值的票證,但憑糧票可買到國家牌價糧食,實際上糧票成了一種有價證券。糧票的面值等于國家牌價糧價與市場價之差。1993年后中國已取消使用糧票,糧票很快進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國集“糧”愛好者也在不斷擴大。
近兩年在香港、澳門特區和歐美一些國家高價購買競相收藏中國糧票中的珍品。隨著時間推移,集糧熱的升溫,糧票收藏品市場也必將上揚。
只要掌握好收藏糧票的基本原則,投資收藏糧票前景十分可觀。糧票曾作為中國的第二“貨幣”,在中國歷時40年,它反映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有較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糧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