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當食鹽和冰均勻地混合在一起時,冰因吸收環境熱量稍有融化 變成水,食鹽遇水而溶解,使表面水形成了濃鹽溶液。
由于濃鹽溶液的冰點較純水低,而此時體系中為濃鹽溶液和冰共存,因此體系的溫度必須下降才能維持這一共存狀態(濃鹽溶液和冰的共存溫度應該比純水的冰點更低)。
這將導致更多的冰融化變成水來稀釋濃鹽溶液,在融化過程中因大量吸熱而使體系溫度降低。
擴展資料:
鹽的物理性質:
純凈的氯化鈉晶體是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由于雜質的存在使一般情況下的氯化鈉為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晶體粉末,比重為2.165(25/4℃),熔點801℃,沸點1442℃,密度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雜質時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難溶于乙醇,不溶于鹽酸,水溶液中性并且導電。
固態的氯化鈉不導電,但熔融態的氯化鈉導電。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增大。當溫度低于0.15 ℃時可獲得二水合物NaCl·2H2O。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冰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