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法第三條規(guī)定:“?居民身份證登記的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證件的有效期和簽發(fā)機關(guān)”。
戶口簿上沒有門牌號就等于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不落實,上述項目就無法完整的登記,這是派出所不給辦的原因。
在搬到外地去的情況下,必須先把戶口的遷移和落戶解決好,所以要和當(dāng)?shù)嘏沙鏊暯雍?等的戶口上有了固定的住址了,辦理第二代身份證就水到渠成。
擴展資料:
新的身份證管理機制,應(yīng)依托全國人口信息管理系統(tǒng),更好地便民利民并保護公民信息安全,比如,可在身份證上加入芯片,并融合指紋等基本識別信息及家庭成員、婚姻、學(xué)歷、社保、納稅等信息,實現(xiàn)“一卡通”。
這樣既可解決因信息不共享產(chǎn)生的“證明難”問題,也會以指紋等識別信息解決一人多證的亂象,比如,銀行卡丟失后可通過網(wǎng)絡(luò)、電話快速掛失并立刻生效,他人即使持有該銀行卡并破解密碼也無法使用。
身份證管理不妨借鑒這一思路,對遺失的身份證掛失、注銷、補辦后,公安機關(guān)應(yīng)在全國人口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進行操作,使原身份證失去效力。
以現(xiàn)有科技水平,推出融合各種信息、功能齊備、便利安全的“一卡通”身份證并非難事,雖然居民換證、讀取設(shè)備更新需要較大資金投入,但與使群眾辦事方便、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相比,這種創(chuàng)新值得嘗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