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谷雨節流行禁殺五毒的習俗。谷雨以后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陜西一帶十分流行。
“谷雨貼”多采用黃表紙制作,酷似年畫,上面刻繪有神雞捉蝎、天師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還附有“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遲七星劍,單斬蝎子精”等文字說明,用以“震懾五毒”。寄托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擴展資料:
“五毒”的毒性:
蜈蚣:毒作用和蝎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蝎子,只有腫痛。
毒蛇:蛇類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傷死亡例子較多。
蝎子:和蛇一樣,除了個別,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
壁虎:屬于蜥蜴目生物,分為有毒和無毒兩大類,但是古人認為他逃到耳朵里,尾巴脫落會致聾,但實際上不會。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于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擊性,所以案例較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毒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壁虎被稱為“五毒”之一 它究竟有什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