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白玉又“羊脂玉”,顧名思義就是猶如羊脂(俗稱羊油)一樣的玉石。優(yōu)質的羊脂白玉,其顏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黃色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羊脂白玉中主要含有透閃石(95%)、陽起石和綠簾石,狀如凝脂,為軟玉的一類。
羊脂白玉屬于和田玉白玉玉中的優(yōu)質品種,羊脂白玉是帶著油脂光澤的純白,在燭光之下的光暈是柔和而微微泛黃的,如同凝脂一般, 羊脂白玉的子玉浸泡在昆侖山下荒原或綠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萬年,產(chǎn)量稀少價值很高。
羊脂白玉晶瑩潔白,細膩滋潤而少瑕疵,“白如截肪”。其特點就是,特別的細膩、光亮、溫潤。上佳的羊脂白玉近于無瑕,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脂肪肉,而光澤正如凝煉的油脂。
擴展資料
羊脂白玉分“籽玉”與“山料”。
“籽玉”:所謂“籽玉”是從昆侖山下玉河中撈取的,這種“籽玉”細密、溫潤、光澤如脂肪。有的“籽玉”肌里內含“飯滲”,呈欲化未化的白飯狀,這是水產(chǎn)白玉的肌理特征之一;還有的因長期浸泡在水沙中帶有各色的皮子。此種“籽玉”優(yōu)于山料,極為珍罕。
“山料”:產(chǎn)于山上原生礦的稱為山料,是從原生礦床開采所得,呈塊狀,不規(guī)則狀,棱角分明,無磨圓及皮殼。純白如脂肪者少。
據(jù)有關材料介紹,自春秋戰(zhàn)國至元代之前的和田玉,均為采集的籽料;到元代開始采集山料;到清代,籽料逐漸稀少,始大規(guī)模采集山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羊脂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