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以右手為例。
大拇指用力按住中指,注意要用力。同時小拇指和無名指自然彎曲,無名指的指尖要靠著大拇指底部位置。
2、大拇指與中指同時向對方方向用力打去,也就是大拇指往食指方向移,中指往無名指方向移。
3、中指用力打在無名指與大拇指的底部空隙,即我們所說的"打響指".?
4、打響指時無名指不一定要彎曲,只是會比沒有彎曲時打得更大聲。所以還是提倡大家彎曲哦。
5、打響指更多時候還是看我們的心情,有時候即興就打出來了,大家如果一時打不出來也不要焦急,總會成功的。
6、要學會打響指,需要我們多加練習。大家可以嘗試去洗一下手,手中有了水,打出響指的機會更大。
擴展資料:
響指原理:
打響指時,大拇指與中指相互擠壓,產生較大的摩擦。為了克服這個摩擦,指部肌肉需要提供很大的力,在兩指錯開時,中指獲得了較大的動量,朝大拇指根部擊打。此時,中指、無名指、大拇指根部三個部分即構成了一個空腔。中指快速壓迫空腔,使空腔內空氣振動,產生聲音。
對響指原理的錯誤理解:
很多人會認為響指是中指與大拇指根部的碰撞產生的,其實這是不完全的。打響指需要用到三個手指,除大拇指和中指外,無名指也相當重要。可以嘗試將無名指豎起,打出的聲音會又小又悶。單純的中指與大拇指碰撞并不會產生打響指時那種清脆的聲音。
打響指需要形成一個諧振空腔,中指和大拇指根部都突起呈圓弧,不可能形成一個封閉的空腔。所以打響指時,必須要有無名指的參與,三者才能圍成一個能夠發生諧振的空腔。在這里,無名指當真無名,雖然重要無比,但卻因為效果上難以體現出來,而被人們忽視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