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穿耳戴環曾經是“卑賤者”的標志。
明代《留青日札》一書中說: “女子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痹瓉泶┒淖畛跻饬x,并不在于裝飾,而是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
它本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于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
后來逐漸也變成了漢族人的禮俗。但那個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并不像今天婦女那么熱衷,而是處于被迫的地位。到了宋明時期,由于禮教思想的抬頭,婦女穿耳之風,空前流行。
不說一般的婦女,就連皇后、嬪妃也不例外。時間一長,穿耳戴環便形成了風氣。
擴展資料:
耳環分類
1、釘狀耳環
最流行,最普遍的一種。耳環的針穿過耳洞,在耳背用托固定。一般穿耳的時候,用的都是釘狀耳環。
2、兩粒釘狀耳環懸垂式耳環
在耳珠垂下來,通常還有一串珠寶作點綴。長度不一,有些只有耳珠下2厘米,有些卻可以長至肩膀。較長的懸垂式耳環,通常在較隆重的場合使用。
3、圈狀耳環
一個360度的大圈,在中間開一個口,穿過耳洞。在中國古代有一種以有缺口玉環制成的圈狀耳環,稱為玉玦,有學者認為佩戴玉玦需要穿很大的耳洞,亦有學者認為這是夾式的。
4、懸掛式耳環
不用釘耳洞的設計,只掛在耳背上。這種懸掛式耳環也愈來愈流行。
5、夾狀、磁石耳環
為方便沒有穿耳孔的人,部分圓環形耳環會設計成夾狀,夾著耳珠。顆粒狀或釘狀的耳環一般無法設計成夾形,因此需要利用磁石的特性來夾著耳珠。磁石耳環分別為外方一顆連有磁鐵的耳環,及內方一塊帶有相反磁性的迷你磁鐵,兩塊磁鐵將耳珠牢牢夾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