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上有涂改的痕跡,一般不會受到處分,但是會有被人為故意修改的嫌疑,除非是在修改處,加蓋有公章。
如果檔案上有被涂改的痕跡,而在涂改的地方又沒有加蓋公章,那么該檔案的真實性就會被質疑,自然就會產生連鎖反應,所以千萬不要進行私下修改,以免因小失大,而且涂改檔案也是違法行為。
擴展資料:
個人檔案規范:
2016年1月,中央組織部通報稱,在省管干部檔案專項審核中,420人因檔案造假受到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186人因檔案問題被記錄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造假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年齡、學歷、經歷是“重災區”。
——多人協作,團伙作案。
——履歷造假往往伴隨其他違紀違法行為。?
一位長期從事組織工作的干部說,檔案造假會牽涉到很多部門,如年齡、戶籍等歸公安部門管,學歷歸教育部門管,而檔案只是前面這些部門工作的最后痕跡。
因此,一份處處造假的檔案背后可能是多個部門管理、把關的問題。“特別是過去對檔案管理很松散,隨便找個熟人就能把出生日期、民族都改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