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準登記的,發給營業執照,不予核準登記的,將原因向申請人說明。
營業執照由申請人憑個人身份證領取。
辦理采購國營業執照:根據《電商法》第一章第十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也就是說,只要在網上賣東西,不論是通過淘寶、拼多多、朋友圈、微信公眾號還是直播,都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目前,淘寶平臺的店家可以通過“淘寶小鎮”在線注冊淘寶營業執照,其它仍需去當地工商局實體辦理。
1、 憑個人身份證到工商分局申請領取《個體工商戶申請開業登記表》或《私營企業申請開業登記注冊書》(以下簡稱“申請表“),一式二份及其他有關表格。?
2、 按要求逐項填寫‘申請表‘及需要填報的有關表格,到戶口所在的管理區加意見(注明計劃生育情況),并根據所填報的經營項目到有關部門審批或辦理有關“許可證”?
3、 將填好的申請表及有關表格,個人身份證及已辦好的‘許可證‘交回工商分局個體私營經濟股審查。?
4、 市內外鎮人員辦理營業執照需到原籍工商分局(所)提出申請,領取申請表及有關表格,填好后到原籍管理區及原籍工商分局(所)簽署意見。?
5、市外人員辦理營業執照需提供個人身份證,暫住證,計劃生育證(或未婚證)。?
6、從受理日起(即交表日起),按《條例》規定在三十天內,力爭在十天內作出審查決定。
這意味著,一般經營規模較大、頻率較高的職業代購,都應登記為市場主體,取得相關許可,并且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款。專家表示,這確定了線上線下相統一的規則。把以前一些線上的經營者,包括微商、代購還有通過網絡直播來進行銷售的人群,也納入到了法律規制的范圍內。
電子商務經營者,無論是個人還是平臺,一旦出現偷稅漏稅或者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國內首部《電商法》1月1日施行 ?代購需要采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于2019年元月1日正式實行。
《電子商務法》第九條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均為電商經營者,必須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擴展資料
根據電商法的出臺 代購消費者帶來:
1. 買到假貨的幾率小了!
《電商法》實施以后,代購、微信朋友圈賣假貨、劣質商品,恐怕不會那么容易了。
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格,我們買到假冒偽劣商品的幾率也會越來越小。
2. 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平臺上賣家的商品有問題,比如奶粉是假的、紅酒是假冒的、化妝品是假的等等,那么平臺也得承擔責任。
這樣以后在電商平臺買東西,更加放心,更有保障。
3. 嚴禁“刷好評”、“刪差評”
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簡單來說就是禁止“刷好評”、“刪差評”,否則將面臨最高50萬元的罰款!
4. 不得無故拒退押金
《電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按照約定向消費者收取押金的,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程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置不合理條件。消費者申請退還押金,符合押金退還條件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及時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