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歸納出計算女性標準三圍的方法:
胸圍=身高(厘米)×0.535,腰圍=身高(厘米) ×0.365,臀圍=身高(厘米)×0.565。
你的三圍應該是;胸圍:90.95 腰圍:62.05 臀圍:96.05
頭身比=身高/頭全高。古希臘雕像中大量表現出的8頭身比例,是公認的身體最美的比例。
實際上,除歐洲部分地區外,在生活中很難找到8頭身的人,一般人為7.5頭身,而亞洲許多地區的人則只有7頭身? 。平常我們所說的“九頭身”,其實并非如此。
在人體尺寸平均值中,只有大轉子點間寬和臀寬測量值,女性始終略大于男性;而同身高情況下,骨盆寬(腹寬)、大轉子點間寬、臀寬、臀圍、大腿圍女性明顯大于男性? 。無論男女,大轉子間寬都大于骨盆寬? ,而且女性轉子下脂肪囤積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 。
擴展資料
黃金比例發現歷史
由于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過正五邊形和正十邊形的作圖,因此現代數學家們推斷當時畢達哥拉斯學派已經觸及甚至掌握了黃金分割。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第一個系統研究了這一問題,并建立起比例理論。
公元前300年前后歐幾里得撰寫《幾何原本》時吸收了歐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論述了黃金分割,成為最早的有關黃金分割的論著。
黃金分割在文藝復興前后,經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受到了歐洲人的歡迎,他們稱之為"金法",17世紀歐洲的一位數學家,甚至稱它為"各種算法中最可寶貴的算法"。
這種算法在印度稱之為"三率法"或"三數法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例方法。
中世紀后,黃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數家帕喬利稱中末比為神圣比例,并專門為此著書立說。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稱黃金分割為神圣分割。
到19世紀黃金分割這一名稱才逐漸通行。黃金分割數有許多有趣的性質,是由美國數學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國推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身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