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島在哪里
海珠島在哪里
海珠島,因島上有海珠石而且得名。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珠江因流經此島因此得名。海珠石與浮丘石、海印石并稱羊城三石。從宋代開始,海珠島便成為游覽勝地。1931年,廣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島劃入填埋范圍,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巖石,將海珠島填埋為平地與北岸連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樓宇,海珠島從此被埋于地下,與市區相連。“珠江”之名最早見諸文字的是明嘉靖年間學者黃佐所作的《雨后珠海登望》里的“珠江煙水碧朦朦”。不過,有學者考證,在南宋時,就有珠江的名稱了,當時也把珠江叫做“珠海”或“小海”。其實,珠江得名于一塊石頭。康熙的《廣州府志》說“粵江、一名珠江,以沉珠浦得名。在府城南。舟始發,必由于此”。《廣州府志》同時記載:“沉珠浦,在府城南三里,江中有石號‘海珠’”。
導讀海珠島,因島上有海珠石而且得名。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珠江因流經此島因此得名。海珠石與浮丘石、海印石并稱羊城三石。從宋代開始,海珠島便成為游覽勝地。1931年,廣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島劃入填埋范圍,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巖石,將海珠島填埋為平地與北岸連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樓宇,海珠島從此被埋于地下,與市區相連。“珠江”之名最早見諸文字的是明嘉靖年間學者黃佐所作的《雨后珠海登望》里的“珠江煙水碧朦朦”。不過,有學者考證,在南宋時,就有珠江的名稱了,當時也把珠江叫做“珠海”或“小海”。其實,珠江得名于一塊石頭。康熙的《廣州府志》說“粵江、一名珠江,以沉珠浦得名。在府城南。舟始發,必由于此”。《廣州府志》同時記載:“沉珠浦,在府城南三里,江中有石號‘海珠’”。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30/wz/18294666252.jpg)
廣州市海珠區。海珠島,因島上有海珠石而得名。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珠江因流經此島因此得名。海珠石與浮丘石、海印石并稱羊城三石。從宋代開始,海珠島便成為游覽勝地。1931年,廣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島劃入填埋范圍,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巖石,將海珠島填埋為平地與北岸連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樓宇,海珠島從此被埋于地下,與市區相連。“珠江”之名最早見諸文字的是明嘉靖年間學者黃佐所作的《雨后珠海登望》里的“珠江煙水碧朦朦”。不過,有學者考證,在南宋時,就有珠江的名稱了,當時也把珠江叫做“珠海”或“小海”。其實,珠江得名于一塊石頭。康熙的《廣州府志》說“粵江、一名珠江,以沉珠浦得名。在府城南。舟始發,必由于此”。《廣州府志》同時記載:“沉珠浦,在府城南三里,江中有石號‘海珠’”。
海珠島在哪里
海珠島,因島上有海珠石而且得名。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珠江因流經此島因此得名。海珠石與浮丘石、海印石并稱羊城三石。從宋代開始,海珠島便成為游覽勝地。1931年,廣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島劃入填埋范圍,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巖石,將海珠島填埋為平地與北岸連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樓宇,海珠島從此被埋于地下,與市區相連。“珠江”之名最早見諸文字的是明嘉靖年間學者黃佐所作的《雨后珠海登望》里的“珠江煙水碧朦朦”。不過,有學者考證,在南宋時,就有珠江的名稱了,當時也把珠江叫做“珠海”或“小海”。其實,珠江得名于一塊石頭。康熙的《廣州府志》說“粵江、一名珠江,以沉珠浦得名。在府城南。舟始發,必由于此”。《廣州府志》同時記載:“沉珠浦,在府城南三里,江中有石號‘海珠’”。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