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瀨瓜別名苦瓜、金癩瓜。
苦瓜的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苦瓜對土地要求不嚴格,各種土壤均可種植,但其根系較發(fā)達,側(cè)根多,且根群較廣,耐肥不耐瘠,喜濕忌漬水。因此,應選擇近水源、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為好。種植前,土地要經(jīng)犁翻曬白、漚熟、耙碎,使之達到深、松、肥、碎、平,為高產(chǎn)打基礎。
2、適時播種,苦瓜秋植植期一般為7-8月,此期氣候適宜,易管理,采收時間長,產(chǎn)量高。苦瓜冬植植期為11-12月,由于冬季氣溫低,種植時宜采用薄膜覆蓋,實行膜下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既能保肥保水,提高地溫,促進幼苗正常生長發(fā)育,提高產(chǎn)量,又能省工、省本。
3、合理密植,苦瓜生勢較旺,側(cè)枝較多,生育期較長,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群體結構,才能奪高產(chǎn)。因此,種植密度(規(guī)格)要合理,一般種植的株行距為:等行距以80×200厘米、寬窄行距以100×(30+170)÷2厘米為宜,畝植400-500株。
4、施足基肥,播種種植時,先按種植規(guī)格犁開溝,在溝中挖穴,每畝用過磷酸鈣100千克堆漚過的優(yōu)質(zhì)土雜肥或牛欄肥1000-500千克菜高濃復合肥7-8千克,硼砂1.5千克施于穴中翻勻,然后把種子點播于穴中,每穴種子不能直接接觸肥料,隨后淋足水分。
5、搭棚與引蔓,當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應及時插竹搭棚。棚架一般搭“∏”字型棚架,讓枝蔓均勻分布于棚架上。當瓜苗長至50-60厘米時,即可引蔓上棚。一般引主蔓沿支架(繩)直上,側(cè)蔓向支架左右方向橫引,引蔓時間以晴天的下午進行為好。
6、肥水管理,苦瓜施肥用水應實行水肥一體化管理,且施肥應掌握“苗期輕施,花果期重施”的原則,這樣既可保證蔓葉正常生長發(fā)育,也可滿足其不斷開花結果對養(yǎng)分的需求。
擴展資料:苦瓜的生長習性:
1、溫度
苦瓜起源于熱帶,要求較高的溫度,耐熱而不耐寒,但通過長期的栽培和選擇,適應性較強,10-35℃均能適應。根據(jù)試驗資料,苦瓜種子萌芽的適溫為30-35℃。苦瓜的種皮雖厚,但在40-50℃溫水葉中浸種4-6小時,在適溫下催芽,經(jīng)過48小時就開始發(fā)芽,60小時便有70%以上萌芽。
2、光照
苦瓜屬于短日作物,喜光不耐蔭。春播苦瓜,常遇到低溫陰雨,光照不足,使幼苗徒長,葉色發(fā)黃,莖蔓細弱,開花結果期需要較強的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多積累有機養(yǎng)分,提高座果率,增加產(chǎn)量,提高品質(zhì)。
3、水分
苦瓜喜濕而怕雨澇,在生長期間要求有70-80%的空氣相對溫度和土壤相對濕度。如遇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天氣,或暴雨成災排水不良時,植株生長不良,極易發(fā)生漚根死苗和感病爛瓜。
4、土壤
苦瓜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適應性較廣,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一般以在肥沃疏松,保土保肥力強的土壤上生長良好,產(chǎn)量高。
5、營養(yǎng)
苦瓜對肥料要求較高,如果有機肥充足,植株生長粗壯,莖葉繁茂,開花結果多,品質(zhì)好。特別是生長后期,若肥水不足,則植株衰弱,葉色黃綠,花果少,果實細小,苦味增濃,品質(zhì)下降。因此及時追肥,特別在結果盛期要求有充足的氮磷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