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但由于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栽培面積發展很快。目前我國播種面積在3億畝左右,僅次于稻、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我國對玉米的栽培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播種: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的,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
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濕度的影響。春播玉米在7.6cm上層內穩定在15℃為最佳播種期。華北地區夏播玉米在小麥或豌豆收獲后及時播種。播種深度,依土壤墑情為2.5--10cm,以5一6cm最適宜。每畝播種量3一4kg,每畝4000一6000株。飼用玉米的種植方式。單播,從種植到收獲便于機械操作。
和大豆、襪食豆、豌豆、毛葉苕子間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蛋白質產量。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莖葉產量高,要求管理精細。施肥、灌水、化學鋤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措施。要獲得高產優質的玉米,播前每畝施2000—3000kg優質廄肥作為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按,15—20kg/畝過磷酸鈣,2一3kg/畝氯化樹作種肥在拔節、孕穗、抽雄、開花灌漿期追施氮肥。
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畝。N:P:K為1:0.5一0.8:0.8。玉米喜半干旱氣候,但對水分十分敏感。開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約2kg,每畝每天耗水3—4m3,全生育期耗水250—350m3。不同生育用玉米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要進行灌溉。
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澆水3—4次,依不同地區,具體情況而異。灌水方法,我國目前多為溝灌、畦灌,最近發展利用噴灌、滴灌,后兩種方法,既節約用水,又灌溉均勻。玉米不耐澇,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壟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澇害。
玉米經常發生葉斑病、絲黑穗病、黑粉病、黑條矮縮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蟲、玉米螟、螻蛄、地老虎、蠐螬等蟲害。應注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及藥劑防治等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
擴展資料:
主要用途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糧之一,現今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為主要食糧,其中亞洲人的食物組成中玉米占50%,多者達90%以,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玉米的蛋白質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熱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但缺點是顆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較低地區,玉米是重要的食糧。
在城市及較發達地區,玉米是調劑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隨著玉米加工工業的發展,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隨之產生,并可進一步制成面條、面包、餅干等。玉米還可加工成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醬油、白酒等。
2、飼料用途。玉米是飼料之王。據報道,100千克玉米的飼用價值相當于135千克燕麥,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秈米。以玉米為主要成分的飼料,每2~3千克即可換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產品秸稈也可制成青貯飼料。世界上大約65-70%的玉米都用作飼料,發達國家高達80%,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