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后4~6天發芽,播種后及時鎮壓,避免土壤失墑。干旱地區也可播前和播后各鎮壓1次。根據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適當調節種植密度;
高肥水地保苗15.0萬-22.5萬株/hm2,中肥水地保苗22.5萬-30.30萬株/hm2,低肥水地保苗30.0萬株/hm2以上。行距一般50-60cm。出苗達80%時,進行調查,如發現缺苗,應及時催芽補種。
赤小豆苗期生長勢弱,易受雜草危害,不利于生長。應適時中耕,消滅田間雜草的同時,還可以達到疏松土壤,提高地溫,調節土壤水分、養分和通氣狀況的作用,促進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長,增強其同氮能力。
擴展資料:施肥原則是巧施氮肥,重施磷肥,有區別的施用鉀肥,適當增施鉬肥和菌肥。可將全部磷肥、鉀肥和約1/3的氮肥混合作為種肥、底肥分層施用。
應重點在開花初期進行追肥,將種肥施用后余下的2/3氮肥全部開溝施入并及時覆土。花莢期也可進行葉面追肥。一般后期不追施尿素或可根據豆長勢適當少追尿素,以免植株貪青晚熟。
植株上部莖枝變黃,下部葉片脫落,豆莢顏色變淺時為適時收獲期。收后及時晾曬促進后熟。貯存赤小豆籽粒的含水量必須控制在13%以下,否則極易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