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策不同,以西安為例:
根據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調整全市高齡老人生活保健補貼標準的通知》(市政辦發【2012】113號)和《陜西省高齡老人補貼管理暫行辦法》(陜老齡辦發【2012】52號)的規定,凡戶籍在雁塔轄區,年齡在70周歲以上者(含70周歲),均可領取高齡補貼。
其標準為70-7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50元,80-8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200元,100周歲以上(含100周歲)老人每人每月360元。
凡具備享受高齡補貼資格的老年人,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和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三份及近期免冠兩寸照片三張向其戶籍所在地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提出申請,填寫《西安市高齡老人生活保健補貼申請登記表》,一式三份。
高齡老人委托親屬或其他人員辦理申請的,須提供本人的委托書和受托人的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兩份)。對無身份證號碼或年齡信息有異議的申請人。
還須出具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戶籍證明。委托近親屬或其他人員辦理申請手續的,還須提供本人委托書及受托人的身份證明原件及復印件三份。
擴展資料農村老人養老問題:
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流入城市,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對自己面臨的養老問題的擔心與日俱增,對未來的生活透露出憂慮和迷茫。
調查中發現,農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種情況:一是子女進城務工經商,二是考學入職外地,三是子女結婚出村或離鄉,四是無子女。
但無論哪種原因,有相當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終養老還是離不開農村,老有所依的問題還需要在農村解決。但是,新形勢下的新情況,已經對我國“依靠子女、居家養老”的傳統觀念形成了沖擊。
因而,適應新情況,找到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科學方式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而重要的民生課題。
針對建好農村養老院和發揮好其作用,村委會主任建議重點做好下列工作:
一要鼓勵村級主辦,因地制宜建院。集體經濟較好的村,以集體收入支持建設,建補貼型或完全福利型的養老院;集體經濟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資、引資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養老院。
二要加強政府引導、規劃和運行補貼。根據各地農村不同的經濟條件,拿出相應的物力和財力,分類規劃、分類補貼,推動農村養老建設均衡發展。
三要把新農村建設和農村養老院建設一并考慮,把農村養老院建設與鄉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相結合,與村民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結合起來,盡量統籌農村老人“有所養”“有所醫”“有所樂”。四要出臺激勵政策,吸引和鼓勵各類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參與農村養老院建設和發展。
五要規范農村養老保險金制度的執行,落實“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最終讓保險金為農村養老院良性運轉提供支持。六要加強傳統美德和新農村生活理念教育,使農村老人放棄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安心快樂地享受晚年。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70歲以上老年人有什么補助,雁塔區農村戶口
人民網-人民日報委員手記:農村“空巢老人”如何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