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10只左右狼為狼群。
狼屬于食肉動物,主要以鹿、羚羊、兔為食,也食用昆蟲、老鼠等,能耐饑。狼是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
狼屬于典型的食物鏈次級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由于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到20世紀末期前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佛羅里達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經滅絕。今亞種的確切數量仍舊未定。
擴展資料
生活習性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動物,研究表示,狼是控制當地生態平衡的關鍵角色,狼的天敵主要為人類。狼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由于人們對狼根深蒂固的偏見,狼的日子一直很不好過,東躲西藏,仍然免不了遭到追捕和獵殺。
在我國,1940年前任何一個省都有野狼出沒,到了21世紀除了東北、西北和華北少數幾個省、自治區外,其他地區已看不到狼的蹤影。專家估計,目前我國野狼的總量只有幾千只,再這樣下去,我們就只能在動物園才能見到狼了。狼是群居性極高的物種。
同時,狼群也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一群狼的數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謂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達到過30匹以上,通常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狼由一對優勢對偶領導,而以兄弟姐妹為一群的則以最強一頭狼為領導。狼群有領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動范圍,群內個體數量若增加,領域范圍會縮小。
狼群之間的領域范圍不重疊,會以嚎聲向其他群宣告范圍。幼狼成長后,會留在群內照顧弟妹,也可能繼承群內優勢地位,有的則會遷移出去(大多為雄狼)。狼群由家族成員為主,成員數在2-37只之間,由於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領域范圍,因此狼群不可能與別的狼群合作,也不會出現小說中由數個狼群組成、百來頭的狼群。
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飼養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奔跑速度極快,可達五十五公里左右。狼的耐力也很好,它們有能力以60公里/小時的速度奔跑20公里。
智商高度發達,可以通過氣味、叫聲、肢體動作進行溝通。狼是以肉食為主的肉食動物,是生物鏈中極關鍵的一節。不過雖然狼是以肉食為主,但是有些時候狼會吃一些小漿果來解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