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的原因。
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
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貍、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鷲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
青蛙作為第一級消費者,自然被處于第三級消費者的蛇給吃掉,這是一種循環。
擴展資料
在生態環境中,由于食物鏈的關系,一些物質如金屬元素或有機物質,可以在不同的生物體內經吸收后逐級傳遞,不斷積聚濃縮;或者某些物質在環境中的起始濃度不很高,通過食物鏈的逐級傳遞,使濃度逐步提高,最后形成了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作用。
例如,海水中汞的濃度為0.0001mg/L時,浮游生物體內含汞量可達001-0.002mg/L,小魚體內可達0.2-0.5mg/L,而大魚體內可達1-5mg/L,大魚體內汞比海水含汞量高1萬-6萬倍。
生物放大作用可使環境中低濃度的物質,在最后一級體內的含量提高幾十倍甚至成千上萬倍,因而可能對人和環境造成較大的危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