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
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狀,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和蜻蜓目可同分為古翅次綱,他們的翅不能折疊。蜉蝣目昆蟲體形細長柔軟,體長通常為3-27mm,觸角短,復眼發達,中胸較大,前翅發達,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對很長的尾須,
部分種類還有中央尾絲,稚蟲水生,成蟲不取食,壽命很短,最短僅一天而已,但它在這短短的生命中,綻放了最絢爛的光彩。
擴展資料
通過對每種生境中代表種類外部形態的了解,根據蜉蝣的外部形態,就可以大體推斷出它的生活環境和食性。
由于各種蜉蝣有相對嚴格的棲境選擇,在采集過程中,為了提高采集效率,應該盡可能多地在不同的水生小環境中進行采集取樣。同時,要針對各種蜉蝣具有不同的活動能力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和技巧。
對于那些生活隱蔽且活動能力不強的種類,在采集取樣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等待它們從隱蔽處出來。而對活動能力非常強的種類,一般很難輕易采到,需要選擇拖網或網箱等必要的專門工具和進行相對多次的采集。
由于蜉蝣稚蟲形態存在著多樣性,可以推知蜉蝣稚蟲存在著一定的可塑性,即在自然選擇作用下,來自同一祖先的不同支系其稚蟲形態可能出現一定的多樣性,如細蜉科的稚蟲就有三種主要的形態:前足具長毛型、單眼棘刺型和普通型。
如果來自不同祖先的若干支系選擇同一個生活環境,它們在外部形態上有可能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或趨同性。因此,在重建系統發育關系時,稚蟲特征的選擇應該十分謹慎小心。
由于不同蜉蝣種類及其外部形態與它們的水生生活小環境和生活習性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蜉蝣稚蟲在水質監測中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蜉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