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蟲是有毒的。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藥用。適宜人工飼養。《本草綱目》曰:“蜈蚣,西南處處有之,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須岐尾。”
通常身體很長,并且有許多對步足。《本草衍義》稱:“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蜈蚣與蛇、蝎、壁虎、蟾蜍并稱“五毒”。
擴展資料
蜈蚣體型特征:蜈蚣的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強,被蟄后會造成疼痛但不會致命。
藥用蜈蚣是大型唇足類多足動物,只有21對步足和1對顎足;“錢串子”是蜈蚣近親,學名蚰蜒,只有15對步足和1對顎足;“石蜈蚣”也只有15對步足。還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對、45對,最多的達到750對。
蜈蚣生長繁殖:多數節肢動物雌雄異體,且往往雌雄異形。陸生種類常行體內受精,而水生種類有很多為體外受精。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發育,也有間接發育。
間接發育的種類有一至數種不同的幼蟲期,有時這些幼蟲的生活習性與成蟲不同。也有些節肢動物能進行孤雌生殖,即沒有受精的卵就能發育為成蟲。此外,還有幼體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節肢動物是沒有無性生殖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