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成分中,氮和磷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
幾百年以來,關于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研究一直在進行著,已經基本確定植物需要17種營養元素,即,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氯、錳、鉬、鋅、鐵、銅、硼和硅。其中,碳氫氧來自于水和空氣,其余的來自于土壤。
前六個在植物體內含量大、需求量也大,屬大量營養元素,鈣、鎂、硫屬于中量營養元素,其余的屬微量元素。
而腐殖質是新鮮有機質經過酶的轉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膠體物質,通過陽光殺滅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蟲后,保留其營養物質的土壤。既含有氮、磷、鉀、硫、鈣等大量元素,還有微量元素,經微生物分解可以釋放出來供作物吸收利用。
擴展資料:
植物必需營養元素已知的17種,盡管各自在植物組織中的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別,但每一種或者是植物細胞的構成成分或者是細胞內某類生理代謝的調節者,都是植物生長發育所不可或缺的,且彼此不能替代。
當植物器官中任何一種必需營養元素的含量降低到某一種水平時,植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直至出現明顯的癥狀,導致植物產量降低、品質變劣,甚至停止生長或死亡。
植物體內正常的代謝作用不僅要求有足夠的必需營養元素,而且要求各種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對平衡。一種營養元素的過量,常會抑制另一種元素的吸收利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土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植物營養三要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植物必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