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針松因五葉叢生而得名。
植株較矮,生長緩慢,葉短枝密,姿態高雅,樹形優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樹種。
五針松在盛夏及初冬季節,枝條中間的部分針葉常會出現不規則發黃,
這是五針松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的一般表現。經過對土壤酸堿度、溫度、
水分等的調查顯示,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施肥施用不當,而主要是由于水分控制不好。
第一、盆土經常過濕,加上排水不良和盆內積水,引起土中缺氧,造成爛根,
使針葉變黃;
第二、烈日曝曬,盆土過干,五針松也會出現頂梢針葉尖端發焦,
如果繼續缺水;植株最后會枯死;
第三、五針松久放室內,光照、空氣不足,
違反了五針松宜在室外接受光照的習性,或者突然移到室外遇到曝曬,也會出現枯黃現象。
針對上述原因,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挽救措施,噴灑抗旱、防澇的藥劑"新高脂膜",
干旱季節防止水分蒸騰、抗太陽暴曬、保濕保墑;減輕陰雨連天的氣候對五針松的正常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通過使用"新高脂膜",調節植物體內水分的平衡,使植物在惡劣環境下也能旺長。
五針松(拉丁學名:Pinusparviflora),是松屬下的植物,因五葉叢生而得名,五針松品種很多,原產日本,中國引種歷史悠久,各地廣泛栽培。
五針松以針葉最短(葉長2厘米左右)、枝條緊密的大板松最為名貴。目前,五針松盆景已在中國各地普遍栽種。五針松植株較矮,生長緩慢,葉短枝密,姿態高雅,樹形優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樹種。
五針松為松科常綠針葉喬木。葉針狀,長約3厘米至5厘米,細弱而光滑,每5枚針葉簇生為一小束,多數小束簇生在枝頂和側枝上。常見栽培的有旋葉五針松,針葉扭曲呈螺旋狀生長;黃葉五針松,針葉呈黃綠色或在綠色針葉上生有黃斑;白頭五針松,針葉的先端呈黃白色;短葉五針松,針葉細,密生而且極短,長度只相當普通五針松的1/2。[1]?
五針松樹皮灰褐色,老干有不規則鱗片狀剝裂,內皮赤褐色,一年生小枝淡褐色,密生淡黃色柔毛,冬芽長橢圓形,黃褐色;葉短,五針一束;內側兩面有白色氣孔線,花期5月,球花單性同株,雄球花聚生新枝下部,雌球花聚生新枝端部。球果卵圓形,翌年10~11月種子成熟,種子為倒卵形,具三角形種翅,淡褐色。
五針松姿態端正,是觀賞價值很高的樹種,既適合庭園點綴布置,又是盆栽或做盆景的重要樹種;要保持好樹姿,控制枝葉的生長,達到枝葉短小、茂密蒼勁的造型,就必須經常進行整形修剪。當五針松的芽萌發抽長時,將芽摘去1/2至1/3,可避免抽發徒長枝,且使側芽的生長發育均勻健壯,以減少養分消耗,達到蒼勁優美的樹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