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棲息于山地河谷、葦塘、溪流、湖泊等處,平時成對生活不輕易分離,它們擅長游泳,會行走,飛行力也強。鴛鴦多分布于我國東北部,屬于候鳥,所以越冬會集群在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福建省屏南縣有一條11公里長的白巖溪(又稱鴛鴦溪),那里溪水深秀,山林恬靜,每年有上千只鴛鴦在此越冬,故白巖溪也是中國鴛鴦自然保護區(qū)。
擴展資料:
一、鴛鴦的外形
雄鴛鴦羽毛鮮艷華麗,額和頭頂中央羽色翠綠;頸部由銅赤、綠、白和栗色等顏色羽毛構(gòu)成;整體羽毛呈蒼褐色,上胸和胸的兩側(cè)羽毛呈紫褐色;背部羽毛則為淺褐色,肩部兩側(cè)鑲有兩條純白色條紋。雌鴛鴦體羽樸素,以灰褐色為主,腹部羽毛為純白色,沒有冠羽。
二、鴛鴦的繁衍和生息
鴛鴦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6月,這個期間鴛鴦成對活動,除此之外就多以小群活動出現(xiàn)。鴛鴦雌雄配對后就會遷到它們的營巢區(qū)。它們的巢一般建在山區(qū)溪流邊、水潭附近的大樹洞內(nèi)或者沼澤地、高原上的樹洞中,洞口離地面約10~15米,鴛鴦會把木屑、干草及親鳥的絨羽鋪墊在洞內(nèi),使巢柔軟些!
鴛鴦的產(chǎn)卵、孵卵工作都由雌鳥來承擔(dān),鴛鴦每窩一般產(chǎn)卵7~12枚,有時會產(chǎn)更多。卵呈綠黃色,還有白色,形狀是圓形,上面沒有斑點,很干凈,重量約0.045~0.052千克。小鴛鴦出殼不久,便能正常地活動,它們跟隨在父母身邊從樹洞里躍入水中,很自如地游玩和覓食。在人工籠養(yǎng)環(huán)境中,孵卵的任務(wù)也由雌鳥承擔(dān)。雛鳥由成鳥們一起守護,一般會在巢里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第二個月后便開始學(xué)飛和其他的生存本領(lǐng),但它們還是和親鳥生活在一起。
鴛鴦春季經(jīng)過山東、河北、甘肅等地,到內(nèi)蒙古東北部及東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越冬則遷回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也就是說,鴛鴦夏天在東北地區(qū)繁殖,冬天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越冬。不過,部分鴛鴦也在貴州及云南等處繁殖。在南方某些山區(qū),鴛鴦也能終年留居,成為留鳥。而較大的繁衍生息的集群在崇明島東側(cè)及南側(cè)的幾個沙洲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