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一般是定點回巢,采夠一定量的粉或蜜就回。
蜜蜂腺體釋放出的一種微量化學信息物質,被稱為信息素,也叫外激素。依靠空氣或個體間的接觸進行傳播,對同種個體間來說傳播的是一種“語言”,接受的個體能理解這種“語言”的含義,作用于行為或生理反映。
利用聲與光傳遞信息。所謂聲,就是蜜蜂振翅的聲音。比如蜂王雙翅振動發出的聲音被稱為“歌唱”,“歌聲”通過巢脾傳遞,這是因為蜂王振動雙翅是靠胸肌的振動而帶動的,由于胸肌緊貼巢脾就將其振動聲波傳播開來。
當蜜蜂感受到后,便產生停止活動的反應。再如,偵察蜂飛舞發出的“呼呼”聲,有“調兵遣將”的作用,一旦產生了新蜂王,就必然分蜂,這時偵察蜂發出的這種聲音,便引導蜂群飛向新巢。
擴展資料
蜂王的社會分工就是專職產卵,肩負著繁衍后代的社會重任。它的身體發展得很健壯,大腹便便,體重是工蜂的兩倍,失去了“女性”身材的苗條。在產卵期間,蜂王每天都要讓工蜂飼喂蜂王漿,以促進快速代謝保持旺盛的產卵能力。
據專家統計,中華蜜蜂的蜂王1天可產700到800粒卵,不過最多的要比這高出1倍,那是意大利蜜蜂的蜂王,可達1500到2000粒,從重量上來看,每天所產均卵差不多是自身體重的兩倍。
工蜂社會分工最多,任務最重。可以說,除了蜂王與雄蜂各自的任務外,蜂群內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擔。工蜂是雌性器官發育不全者,但它的許多結構特化得更適應工作的需要,比如其前腸中的嗦囊特化為蜜囊,以便貯存花蜜。
工蜂要釀造1千克蜂蜜,需要采集10千克花蜜。來來回回總共要飛行32萬千米,這個路程大約相當于繞地球8圈。工蜂一出生就開始工作,分工是按照日齡的增長而改變的。
通常情況下,工蜂1~3日齡時,負責保溫孵卵,清理產卵房;3~6日齡時轉為飼喂大幼蟲,調劑花粉與蜂蜜;6~12日齡時改為分泌蜂王漿,飼喂小幼蟲和、蜂王;12~18日齡時又更換為泌蠟造脾,清理蜂箱;18日齡之后,其任務就是采集花蜜、水分、花粉、蜂膠及巢門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