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二十年來一共經歷了張立貴、王建宙、奚國華、尚冰、楊杰五位一把手。
第一任——張立貴
中國移動背后是誰掌控(中國移動歷任一把手盤點)-第1張圖片
張立貴1965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學院有線電通訊工程專業,在我國電信領域工作了30余年,曾任蘭州市電信局局長,甘肅省郵電管理局局長,郵電部電信總局局長,北京市電信管理局局長,中國郵電電信總局局長。2000年4月起任新成立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立貴自2000年4月起任新成立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在任期間,張立貴確立了中國移動“創世界一流通信企業”的戰略目標,數據顯示當時的中國移動,用戶數就已經超過8000萬戶,在世界移動通信運營商中排名第二。張立貴管理下的中國移動,在通信技術上,實現了與國際水平的同步推進。
2004年底,中國移動客戶總數就已經超過了2億戶,184個國家和地區的235個運營公司開通了GSM國際漫游業務,73個國家和地區的51個運營商開通了GPRS國際漫游,國際短信通達106個國家和地區的214家運營商,彩信通達4個國家和地區的14家運營商。
第二任——王建宙
中國移動背后是誰掌控(中國移動歷任一把手盤點)-第2張圖片
王建宙198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1月參加工作,浙江大學工學碩士和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在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4年10月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王建宙2004年10月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在任期間,王建宙帶領中國移動走過了高速增長的時期,使其發展成為全球網絡規模最大、用戶數量最多、市場價值最高、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的電信企業。
中國移動用戶在這幾年內增長近3倍,目前總用戶數已超過6.6億;中國移動已在2006年超過沃達豐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信運營商,并一直保持至今。
第三任——奚國華
中國移動背后是誰掌控(中國移動歷任一把手盤點)-第3張圖片
奚國華是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曾任上海貝爾有限公司董事長、信息產業部任副部長、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副部長等2011年6月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董事長,2012年3月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在任期內,奚國華帶領中國移動走出了一條強勢回歸之路,并且確立了移動在4G領域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除此之外,對電信自身業務的改革力度也讓外界看到了奚國華對戰略的清晰把握。
TD-LTE和互聯網是奚國華在任期中提到最多的兩個詞。TD-LTE是中國移動未來發展的基礎,而互聯網則代表了機遇。幾年間,TD-LTE由實驗室試驗,到外場測試,到大規模組網測試,再到試商用,到正式商用,中國移動一步一個臺階。2015年年初,中國移動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家整合旗下音樂、視頻、閱讀、游戲、動漫五大基地業務的公司被視為移動正式走出自身體制限制,也為其贏得了更多外界的掌聲。
第四任——尚冰
中國移動背后是誰掌控(中國移動歷任一把手盤點)-第4張圖片
尚冰曾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分管分管通信發展司、電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局、機關服務局。2015年8月24日,尚冰同志接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尚冰掌舵中移動三年,“大連接”戰略下 4G突起寬帶封王。截至2019年1月,4G用戶數量近7.1億戶。同時,中國移動還頂住了提速降費所帶來的營收壓力,讓營收保持平穩。期間,中國移動成立了多家專業子公司,中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移建設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金融公司等專業化子公司相繼成立。中移投資公司成功投資科大訊飛、浦發銀行、小米、青牛、Ucloud等企業。
在尚冰的帶領下,中國移動成為了5G發展的領頭羊,一改國內運營商創新研發實力不弱的形象。中國移動在5G詳細設計階段提交文稿200多篇,通過100多篇,均居全球運營商之首。在詳細階段報批的30份規范中,中國移動擔任報告人的就達5份。
第五任——楊杰
中國移動背后是誰掌控(中國移動歷任一把手盤點)-第5張圖片
楊杰1984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電工程專業,后獲得挪威管理學院通信信息管理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山西省郵電管理局副局長,山西省電信公司總經理,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電信北方電信事業部總經理等職。2019年3月4日,中國移動宣布楊杰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楊杰帶領中國移動成為“紅籌公司回歸A股主板上市第一股”。通過在境內外上市,中國移動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適應轉型發展要求的運營模式,完善形成了“31+N”(31家省區市公司、多家專業機構)的組織體系,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截至2021年底,中國移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度達93%,提前完成國資委70%的目標要求。在中央企業和國資體系中處于領先位置。
中國移動制定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規劃(2019—2021年),形成“一體四環”科技創新體系,研發機構超10家,參與建設了7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技術類人員占比達30%,2019年、2020年研發投入分別達235億元、295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預計超300億元。牽頭組建5G創新聯合體,按期推進44項聯合攻關任務取得突破。成立5G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加強6G、下一代通信網絡、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戰略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