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事件是指清華大學學生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鉈中毒的癥狀,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最后得助于互聯網才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
由于朱令沒有鉈的接觸史,警方認定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經過調查之后,幾度沉浮,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尚無明確結果。且由于警方對事件處理過程中的一些異常行為,讓朱令案成為公眾事件,從而衍生出對于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種猜測。
朱令的同宿舍同學孫某,曾被警方作為嫌疑人在1997年帶走調查,警方稱她是“唯一能接觸到鉈的學生”。后來孫被釋放。多年來,不少網友認為孫某有動機并了解鉈的屬性、有獲得鉈的途徑,因此有投毒的嫌疑,并一直呼吁警方重啟調查。2013年4月16日,隨著復旦投毒案的告落,關于徹查朱令案的呼聲亦再度涌現,昔日作案嫌疑人孫維遭到社會輿論的廣泛爭議。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表示礙于證據滅失無法偵破,且過程中未受任何干擾,呼吁公眾理性看待此案。
拓展資料:
事件回顧
鉈中毒
鉈中毒和診治從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開始出現奇怪的中毒癥狀:起先是肚子疼,
吃不下飯;接著(12月5日)胃部不舒服;最后(12月8日)她的頭發開始脫落,并在幾天內掉光。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醫院消化內科病房,雖然沒有查出病因,但住院一個月以后,朱令的病情得到緩解,并長出了頭發,于1995年1月23日出院
1995年2月20日,寒假結束,新學期開始,朱令返校。
1995年3月6日,朱令的病情惡化,她的腿疼痛很厲害,并感到眩暈,朱令父母將其送往北醫三院求治。
1995年3月9日,朱令父母帶朱令到協和醫院的神經內科專家門診,李舜偉教授接診后,告訴朱令的母親“太像60年代清華大學的一例鉈鹽中毒病例了”。但是由于朱令否認有鉈鹽接觸史,并且協和醫院不具備做該項化驗的條件,協和醫院沒有進行鉈中毒的檢測。
1995年3月15日,她的癥狀加重,開始出現面部肌肉麻
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朱令住進協和醫院的神經內科病房,協和醫院按照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神經根神經炎診治。
1995年3月23日,朱令中樞性呼吸衰竭,協和醫院采取了氣管切開術。
1995年3月24日,協和醫院開始對朱令采取血漿置換療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以上,有些人認為這對未確診的情況下維持朱令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朱令感染上了丙肝。
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送入協和醫院的重癥監護室(ICU),依靠呼吸機維持呼吸。
1995年3月28日陷入昏迷狀態,直到8月31日蘇醒,朱令共昏迷長達5個月。
協和醫院對朱令進行了多項檢測(包括艾滋病病毒HIV,脊髓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統,化學物質中毒,抗核抗體,核抗原抗體和萊姆病等),但除了萊姆病以外,其它項目的化驗結果皆為陰性。
互聯網求救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學、北京大學力學系92級學生貝志城、蔡全清等人當時將這種不明的病癥翻譯成英文,[3]通過互聯網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關新聞組和Bitnet發出求救電子郵件。之后收到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回信1635封(一說超過2000封,貝志城說超過3000封),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回復認為這是典型的鉈中毒現象。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9]的醫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鉈中毒,認為根據頭發脫落、胃腸道問題和神經問題等癥狀幾乎可以確診”。由于當時中國互聯網不發達,海外UCLA的Dr. Xin Li 在UCLA的服務器上和Dr. John W. Aldis一起曾幫助創建了UCLA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網,在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的信息發布和協調上起了關鍵作用。
1995年4月18日,貝志城拿著翻譯好的電子郵件到協和醫院重癥監護區門口給醫生參考,但他認為沒有得到積極回應,很少人參看,也沒有采納電子郵件中的鉈中毒判斷和相應的檢測辦法,使得當時網上遠程診斷的結果沒有及時發揮相應的作用。
確診治療
由于互聯網上的回信懷疑是鉈中毒,當朱令父母得知北京市職業病衛生防治所的陳震陽教授可作做鉈中毒鑒定后,在一位有良心的協和醫生暗中幫助下,取得朱令的尿液,腦脊液,血液,指甲和頭發,于1995年4月28日來到北京市職業病衛生防治所進行檢驗。當天,陳震陽即出具了檢測報告,認為朱令為兩次鉈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體內鉈含量遠遠超出致死劑量,并懷疑有人蓄意投毒,同時建議服用普魯士藍解毒。
根據互聯網的反饋以及陳震陽1995年4月28日的化驗結果,朱令開始服用對癥藥普魯士藍,服用當天,血液中的鉈離子濃度開始下降,這是朱令到協和醫院求診的第50天,一個月后(一說10天),體內的鉈被排出。但是,由于鉈離子在體內滯留的時間太長,朱令的神經系統遭到嚴重損害,視覺幾乎完全喪失,肌體功能也受到嚴重損傷,且仍處在昏迷中。
1995年8月31日,朱令從長達5個月的昏迷中蘇醒。1995年11月,朱令從協和醫院出院,轉入其他醫院和康復中心接受治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朱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