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不能回國原因:
1、外公的年紀太大了,不能跟我們一起回去了。
2、當時交通不便,回國需坐船,外祖父年紀大,經不起折騰
3、當時國人對資產階級的敵視
4、當時國內環境混亂,大環境下外祖父不適宜回國
5、外祖父身份敏感,在當時被列入“資產階級”,“地主”,回國后恐遭遇不必要的麻煩。
原文欣賞
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史、詩、詞,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盛名。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畫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媽媽忽然跟我說:"鶯兒,我們要回中國去!”
“干嗎要回去呢?”
“那兒才是我們的祖國呀!”
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只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可是,我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親愛的外祖父。我問媽媽:“外公走嗎?”
“外公年紀太大了……”
我跑進外祖父的書房,老人正躺在藤沙發上。我說:“外公,你也回祖國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里,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就說:“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
“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畢竟涼颼颼的。外祖父把我們送到碼頭。赤道吹來的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船快開了,媽媽只好狠下心來,拉著我登上大客輪。想不到淚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本文已選自小學生人教版教科語文五年級上冊、鄂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
擴展資料
《梅花魂》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這一單元是以“思鄉懷鄉”為專題,安排有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一單元文本的學習,在閱讀文本,品讀文本的過程中,感悟到作者以及文本的中人物,對自己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課文從故鄉的梅花又開了引入,追憶了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一些往事。通過對外祖父珍愛梅花,在歸國之際將墨梅圖與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的回憶,體現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整篇課文還借物喻人,用梅花來贊譽中華兒女的品格,從中表達了外祖父對中華兒女以及祖國深深的愛意。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選編本文的意圖在于:通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與感悟,能夠領會到文本中所傳達的深深愛國之情,從而激發學生自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然后具體敘述了反映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幾件事,最后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
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對小學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王維《山中送別》中的詩句,意思是: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能回來嗎?(“王孫”是古代對人的尊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詩人秦觀的詞《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飄飄的,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千條萬縷,就和這心里郁積的愁一樣多。
是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
是課題。《梅花魂》中的魂,在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寫作特點:本文在寫作上主要表現出三個特點:
其一是借物喻人
用借物喻人,使抽象的感情具體化,本文用擬人手法寫梅花的高貴品質,體現了作者對這種高貴品質的追求,突出他對外祖父的思念。
其二是采用了倒敘方式,這樣便造成了懸念,加強了文章的藝術效果。
其三是首尾呼應。開頭寫看見梅花,聞到梅花的幽芳,總是想起“飄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結尾寫每次看到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的手絹,就想到“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首尾呼應,突出了老華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梅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