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計量秒的鐘:
1.頻率較低的機械振動鐘,如擺錘式機械鐘、擺輪游絲式機械鐘等。
其振動頻率通常為數(shù)赫甚至 1赫以下,日差(見鐘表日差)為10~120秒/日,高精度天文擺鐘的日差為每天千分之幾秒,可以用來計量秒。
2.頻率稍高的普通電磁振動鐘,如音叉鐘、晶體管鐘、交流同步電鐘等。
其振動頻率通常在1000Hz以內,日差為2~20秒/日,也可以用來計量秒。
3.頻率較高的石英振蕩鐘,如各種石英電子鐘。
其振蕩頻率通常在5MHz以內(有32768Hz、4194304Hz等),日差一般在0.2秒/日以內,高精度石英電子鐘已達到幾十年誤差不大于1秒。
1967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決定,以銫原子鐘的原子時的秒長,作為時間計量標準。銫原子鐘的頻率為9192631770Hz(原子時的秒長,是銫原子基態(tài)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在零磁場下躍遷輻射9192631770周所持續(xù)的時間),其準確度和穩(wěn)定度極高,相對頻率穩(wěn)定度可達10-13。
電子鐘是由電能(交流電或電池)驅動,其基本組成部分一般由電子元器件構成(指針系也有采用機械傳動的)。電子鐘中使用最多的是石英電子鐘。
由于采用了振蕩頻率穩(wěn)定的石英振蕩器和相應的集成電路,石英電子鐘比其他各類鐘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包括走時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使用方便、耗電量小、走時延續(xù)時間長、體積小、功能多、制造成本低等。石英電子鐘指示時刻的方式有指針式和數(shù)字顯示兩種,有的鐘兩種方式均具備(見石英電子鐘表結構)。
另外一種光電鐘是以光(包括自然光和電燈光)作為能源,并用硅光電池將光能轉換為電能,輸入蓄電池以供應鐘的電能。硅光電池的充電電壓和電流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設計。這類鐘雖然避免了更換電池的麻煩,但增加了制造成本。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