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規定BMI大于等于30為肥胖。
超重和肥胖的定義是“可損害健康的異常或過量脂肪積累”。身體質量指數(BMI)是成人超重和肥胖最常用的衡量指標,它是按公斤計算的體重除以按米計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
世衛組織將“超重”界定為身體質量指數等于或大于25,將“肥胖”界定為身體質量指數等于或大于30。
個人肥胖往往是攝入的熱量與消耗的熱量不平衡造成的結果。高熱量食品攝入量增加,而同時不相應增加身體活動,就會導致體重超重。減少身體活動水平也會導致能量失衡,從而引起體重增加。
擴展資料:
肥胖的亞洲標準:亞洲人體格偏小,用肥胖的世界標準來衡量就不適宜。比如:日本人當BMI為24.9時,高血壓危險就增加3倍;香港地區的中國人,BMI在23.7時死亡率最低,越高時便開始上升。
專家們認為,亞洲人的肥胖標準應該是BMI在18.5—22.9時為正常水平,BMI大于23為超重,BMI大于30為肥胖。
肥胖的中國標準:我國專家認為,中國人雖屬于亞洲人種,體重指數的正常范圍上限應該比亞洲標準低些。專家建議,中國人體重指數的最佳值應該是20-22,BMI大于22.6為超重,BMI大于30為肥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世界衛生組織:關于肥胖您必知的10 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