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證合一后,不分組織機構代碼、稅號和執照注冊號了,全部由社會信用代碼編碼代替。
第1位:登記管理部門代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例如,機構編制、民政、工商三個登記管理部門分別使用1、2、3表示,其他登記管理部門可使用相應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第2位:機構類別代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登記管理部門根據管理職能,確定在本部門登記的機構類別編碼。例如,機構編制部門可用1表示機關單位,2表示事業單位,3表示由中央編辦直接管理機構編制的群眾團體;民政部門可用1表示社會團體,2表示民辦非企業單位,3表示基金會;工商部門可用1表示企業,2表示個體工商戶,3表示農民專業合作社。 第3—8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使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國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冊登記時由系統自動生成,體現法人和其他組織注冊登記及其登記管理機關所在地,既滿足登記管理部門按地區管理需求,也便于社會對注冊登記主體所在區域進行識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7?)第9—17位:主體標識碼(組織機構代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參照《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編制規則》?GB 11714—1997?)第18位:校驗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拓展資料:三證合一
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開始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即將“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為一證,提高市場準入效率。“一照一碼”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一口受理、并聯審批、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實現由一個部門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五證合一
在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統稱“企業”)“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基礎上,2016年10月1日起,全國開始全面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即將“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合為一證。
鞏固和擴大“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成果,進一步為企業開辦和成長提供便利化服務,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就業增加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