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俗說“公攤面積”)。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之比。一般多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72%,而辦公樓為55%。
擴展資料:
影響因素
公攤面積包括兩部分,其一是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積。其二是套(單元)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①房型結構(幾梯幾戶)。例如一梯多戶可能與一梯二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相差無幾,可戶數增加了,總套內建筑面積增加了,則每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會減小。
②樓盤形態。一般來說高層得房率最低,小高層次之,多層則得房率較高。
③物業類型。一般來說板式得房率最高,疊式次之,點式則較低。
④公共活動區域大小。一般來說,高品質的物業多建有高挑大堂,寬敞電梯、室內車庫,這些都會占用到大量公攤面積,故得房率相對較低。
車庫、會所等具備獨立使用功能的空間;售樓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為多棟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設備房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得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