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屬于安徽省。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余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 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 ,城市建成區面積428平方公里 。
擴展資料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時,劃市區為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和第一直轄鎮、第二直轄鎮。同年4月,兩直轄鎮合并成立第四區;9月,撤銷4個區,分設大東門、車站、西門、北門、南門5個派出所轄區。
1951年11月,撤5個派出所,成立車站、東市、西市3個區。
1960年3月,改車站區為東市區,原東市區改為南市區。
1963年8月,改南市區為中市區。
1951年1月,從肥東縣和肥西縣劃進8個鄉置郊區,以后幾次向四周擴展。
1958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巢縣劃歸合肥市。
1961年4月,三縣劃出。
1959年5月,從巢湖周圍4個縣沿湖地帶劃出部分農村,設立巢湖(水上)區。
1961年4月,巢湖區撤銷。
1964年10月,劃壽縣4個區和定遠、肥東、肥西縣各1個區,共7個區、55個公社,建置長豐縣,屬合肥市轄。
1983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復歸合肥市轄。
2002年3月,合肥市區劃調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橋河、老環城路、金寨路為界,將原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郊區分別調整更名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
2004年6月,長豐縣有2個鎮和5個鄉劃歸淮南市管轄。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原居巢區改設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入合肥市。合肥市現轄四縣(肥東、肥西、長豐、廬江)、一市(縣級巢湖市)、四區(瑤海、廬陽、蜀山、包河),并擁有四大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國務院分兩次批復同意安徽省銅陵、安慶、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余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畬族鄉)。
參考資料:合肥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參考資料:合肥人民政府-市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