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要吃餃子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山西民間的冬至之食多為餛飩或餃子。山西還有一些地方以糕為食,如和順“迎冬就年”吃油糕、靈石吃黍米糕、平魯“鬧冬”風俗,雞肉蘸素糕配羊湯吃。
蘇州人吃餛飩憶西施,由于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潮汕地區吃甜丸,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圍桌共餐。
江南水鄉吃紅豆糯米飯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