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朝,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2、隋朝,修建京杭大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3、唐朝,在蘆臺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4、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5、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后,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
6、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并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7、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8、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后在天津設立租界。
9、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0、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總督衙門遷津。同年中華民國成立,天津改為縣,屬直隸省。
11、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省省會設于天津。
13、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同年7月,直隸改稱河北,省會仍設天津,10月省會遷北平。
14、1930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同年10月,河北省會再遷天津,遂改為省轄市。
15、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16、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7、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為直轄市。
18、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劃為華北人民政府直轄市。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中央直轄市。
19、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天津。
20、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再遷保定。
21、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復為直轄市。
擴展資料:
經過歷史沿革留存下來的文化:
1、方言
天津話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于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特指以天津老城為中心的一個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島”內人們所說的方言。
2、飲食
津菜是具有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歷經幾百年發展,逐步完善成一個涵蓋漢民菜、清真菜、素菜、家鄉地方特色菜和民間風味小吃的完整體系。
3、文學
天津文學是“津味文學”和“衛派文學”的集合,在某一歷史階段曾間斷性地呈現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說”的出現,但置放到一個更為長遠的歷史視域來看,“天津文學”的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不那么明顯。
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天津文壇是由解放區來的作家、詩人、戲劇家主導的,他們自身也成為天津文壇的主體,如孫犁的《風云初記》和《津門小集》等
4、民俗
天津是中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種表演藝術門類齊全,民間工藝有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天津地毯等 。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津
百度百科-天津歷史